东边来的秃驴

万年拖稿的黑兔子先生kamuib的历史资料库。
一言蔽之,乱七八糟,非专业。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阿卡围城战始末(二)

2. 伊斯兰世界的隐患

1187年萨拉丁重新占领了圣城耶路撒冷,从旁人从后世来看,这一功绩象征着他个人功业达到了顶峰,可是与此同时,萨拉丁本人很明显预见到了之后接踵而来的危险,并且尽其所能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我们都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原理,爆发所需要的“力”总是来自双方、多方,在一千年前那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谁能在对抗中施以的有效打击力度更强,谁胜出的几率就会增大。


电影《天国王朝》截屏


那个时代的阿拉伯世界史学家们,包括后世的评价里,对萨拉丁在阿卡一役前后的一系列决策褒贬不一,就我所见持批评态度的占上风。可以理解,毕竟伊斯兰是战争失败一方。但是萨拉丁并非没有远见之辈,在漫长的战役过程中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和他本身的性格、和形势变化有关。萨拉丁即使拥有大马士革和埃及两地苏丹的头衔,可是他不是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在危机兵临城下之时,他所能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

哈丁一役的结果穆斯林击败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军队并且俘虏了众多贵族之后,萨拉丁并没有暂缓进攻的步伐。可以看看萨拉丁在哈丁之役后的时间线以及出兵线路:

1187年7月4日,雷蒙德三世献出了提比里亚,他的家人前往提尔避难;

1187年7月9日,萨拉丁占领阿卡;

1187年7月13日,蒙费拉的康拉德抵达提尔;

1187年7月20日,萨拉丁攻下了托伦堡,并且以此为基地进一步进攻西顿;

1187年7月-8月期间,在占领阿卡之后,萨拉丁立刻把矛头对准提尔;

1187年7月27日,穆斯林重新占领西顿;

1187年8月6日(也有记录是7月29日),占领贝鲁特,随后朱拜勒(Jubail,现代名Gebal)投降,因为种种原因绕过了提尔;

1187年9月4日(也有记录是9月2日),阿什克伦投降,随后接收了阿什克伦周围的一系列城镇Ghazza,Beit Jibrin,and en-Natrun;

1187年9月20-10月2日,和守城军达成协议,耶路撒冷易主至穆斯林之手;

1187年10月30日,离开耶路撒冷;

1187年11月8日,再次对提尔展开围攻;

1188年1月,放弃对提尔的围攻,转到临近的阿卡度过冬季;

1188年3月,展开对贝尔沃(古名Kaukab,现代名为Belvoir)的围城战;

1188年6月,萨拉丁令手下的埃米尔围攻安条克附近地区;

1188年6-7月,萨拉丁持续对临海城镇进行攻占,包括塔尔图斯、劳迪西亚(现名拉塔基亚)、萨拉丁城堡(古名Sahyun)等等,一路向北方直抵安条克的城郊,在铁桥驻扎了短时;

1188年12月6日,萨拉丁得到卡拉克堡,作为交换释放了哈丁战役时被俘虏的汉弗莱四世;

1189年2月-3月,萨拉丁继续造访阿卡,继续督促对阿卡城防的修建工作,之后3月返回大马士革。

有了这份粗略的线路记录,我们可以从地图上把这些城市全部标记出来,大多数的城市当年的名字和今天依然一致,少部分已经发生改变。其实很粗略,有一些在双方史料里提到的、但是我不太确定的地方被我略过了,而且史料记录里也肯定有错误的地方,但是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无法一一鉴别,只能先跟随脚注。数字跟上文罗列的顺序相对应。


(从谷歌地图截屏制作,略大,3M,可以点击放大看)

地图虽然粗糙,但是不难体会到萨拉丁的思路——攻占沿海城市,从南北两端压缩,包围耶路撒冷,然后再切入到北方的港口,加强大马士革-阿勒颇外围的防守。那些沿海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面,而南方的唯一大港就是阿什克伦,阿什克伦是朝向埃及的大港,是保障萨拉丁在埃及的船队能够顺利进入黎凡特、快速连接起北部叙利亚和南面埃及的关键口岸。只要掌握了这些城市,几乎就能完成对内陆拉丁王国的大包围圈。阿卡恰好跟唯一没有陷落的拉丁港口提尔临近,也进一步地证实了阿卡的重要性,萨拉丁在重新占领阿卡后也的确投入了不少资源和人力,敦促阿卡的城防重建。


The Templers Tunnel (Akko, Acco, Acre) Israel  via: https://uk.pinterest.com/pin/393431717420945833/


The walls of Old Acre, Israel.  via: https://uk.pinterest.com/pin/475340935654325947/

黎凡特地区的海岸线虽然长,太过于平直,能成为容纳众多海运船只的城镇并不多。尤其是在北面的拜占庭和西欧诸国交恶、其同罗姆苏丹以及萨拉丁有秘密协定,伊德萨公国覆灭,安条克和的黎波里孱弱的情况下,大批援军和物资从海上抵达的可能性显然比陆地大。萨拉丁攻下一系列海港城市的举动除了遏制西欧,也足以让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步步为营的策略,反映出萨拉丁是一名小心谨慎的领袖,他没有趁着哈丁角之战和耶路撒冷的陷落大张旗鼓地宣传要把拉丁王国从黎凡特全部扫灭,反而跳过了不少城镇据点,在交战中频频使用人质换地的策略(这一策略后续也证实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放过了不少拉丁王国的贵族(比如雷蒙德三世),为什么?

如果简单粗暴说是仁慈或者骑士心肠,未免太过于导向浪漫主义,沾染太多的传说色彩。抛开这些没有实际史料支撑的说法,也不难得出几个实用性的推测——时间的紧迫性导致萨拉丁只能先封锁,或者萨拉丁在兵力上未必能够压倒胜利拉丁王国,或者萨拉丁的统治和兵权受到了掣制。 


via: https://defendingcrusaderkingdoms.blogspot.jp/2016/08/guy-de-lusignan-and-siege-of-acre-1189.html


时间紧迫的是军事上最为常见的问题。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欧洲的进攻部队会在什么时候抵达,所以就萨拉丁而言,尽快封锁海港算是延缓西方进攻、迫使他们选择更为耗费的陆路的手段之一。

兵力问题,不简单的是人数上的问题,而是与跟伊斯兰世界的兵制、习惯、政权等等息息相关。

虽然中世纪的人数统计跟近现代的计数有差异,依然可以按照一些书籍资料里的估计人数为参考。阿卡围城战期间,拉丁国家投入的总兵力约为28000-30000人左右,而阿尤布王朝的投入兵力为26000人以上。单从人数判断,双方的可动员人数势均力敌,可是这个人数对于阿尤布王朝而言,并不是一个可靠的常量,而是不断在波动的数值,是由伊斯兰本身的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一个致命点。

在伊斯兰历史学家留下的记述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

……resolvedto march against Tyre, for he knew that if he delayed in this undertaking, itwould be very difficult to carry it to a successful issue……

……hehad sent to his son el-Melek ez-Zaher, commanding him to join him……The Egyptianfleet, which he had summoned to his assistance, blockaded the city by sea,whilst his army hemmed it in on the land side. His brother, "el-Melekel-'A.del, whom he had left behind in Jerusalem to settle affairs, received acommand to join him……

……Hesummoned his emirs to a council of war, and they advised him to strike camp, soas to give the soldiers a little rest, and to make preparations for renewingthe siege later on. He followed their advice and retired, dismounting hismangonels, and taking them with him.

……Hethen dismissed the different bands that formed his army, and gave permission tothe detachments to return to their respective homes. He himself with his ownparticular troops took up his quarters in Acre, and remained there until theyear 584 (beginning of March, 1188 A.D.).

……INthe beginning of that year he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the fortresses……TheSultan set out from Acre with his own troops only, and sat down before theplace; he had given leave to the rest of his army.


tyre, lebanon.  via: https://www.flickr.com/photos/kukkaibkk/5342715103


上文大致的意思是,萨拉丁很清楚一鼓作气拿下提尔的重要性,出兵时间太晚,受限于冬日的寒冷,且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苏丹手下的埃米尔们要求歇兵——于是萨拉丁就地解散了军队。从在初期萨拉丁就把自己儿子和弟弟的军队、埃及的船只全部召集到提尔城下,不难看出他对于攻下提尔的决心,甚至在军队解散之后,他麾下的军队依然坚守阿卡,在开春时节依然坚持对提尔保持了小规模骚扰的姿态。萨拉丁并不能强制保有手下的兵力,因为伊斯兰世界的征兵服役制度和拉丁王国有着很大的不同。

“伊克塔”(Iqta)是伊斯兰早期的的分封制度,它的本质是在伊斯兰的征服区域内土地分封,受封者根据土地情况缴纳什一税。受限于我对伊斯兰经济体制的了解程度浅显,以及本次主题的缘故,无法做到详细阐述。伊克塔同欧洲的采邑制度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反应在继承制度上——伊克塔在塞尔柱王朝时期规定土地受封者对于自己土地上农民、役从、财产等不得转让、买卖,无法世袭,土地归苏丹所有。这个律法的本质是试图让受封者无法垄断资源,让财产和税金向中央集中,可是在十字军时代的中东中亚地区却演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巴格达虚弱,拥有更强实力的埃米尔们垄断、兼并土地,即使没有苏丹或者哈里发的头衔,但是拥有土地多者就能以土地养出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造就出了黎凡特地区的地方势力割据,军队私有化,常年为了利益互相攻伐攻歼。而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次东征时,伊斯兰世界各自为政,几乎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力量阻止十字军。

萨拉丁深知自己的军队是怎样拼凑起来的,要维系这样松散的力量步调一致、共同进退、利益均分非常困难。在这里我列举另外一个例子作为补充说明, 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里有这样一幕,劳伦斯在带领阿拉伯人袭击了土耳其的军用物资火车,在分领战利品后,阿拉伯人认为战斗的季节结束了,便各自离开准备回到自己的领地,英国军官完全不能理解一只军队怎么能就这么就地散了。这个细节也很能说明前面的问题,士兵的厌战情绪一方面是因为离家太久,一方面是其凝聚力仅仅只是服从于自己的土地所有者而非萨拉丁,另外也是其本身游牧的习性作祟,即使近现代伊克塔已经被蒂马尔制取代,这一问题依然根深蒂固。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截图

在阿卡战役之前,萨拉丁为了同法兰克人争夺城镇据点,已经有很长时间离开当时黎凡特的中心大马士革,对他的政权稳定非常不利。军队的不稳定性,让萨拉丁无法按照自己的希望快速推进,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想,也许有部分埃米尔对于萨拉丁早就嫉妒得、恨得牙痒痒而故意作梗。他不得不寄希望于用俘虏的拉丁王国贵族们换取城镇要塞的占领,尤其希望吕西里昂的盖伊放弃耶路撒冷国王身份以化解十字军的核心力量,于此同时也必须跟现存拉丁王国的贵族们保持关系(当然有出于友谊、尊敬和遵守协约的成份)。在表面的风光和被歌颂之下,萨拉丁很清楚伊斯兰世界的力所不逮,在即将到来救援浪潮中,岌岌可危。

评论(2)

热度(27)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